這些疫情防控小知識,您還記得嗎?疫情防控·不可松懈
近期,多地出現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,大家要時刻注意做好個人防護,保持安全社交距離,養成科學佩戴口罩、勤洗手、常通風,不聚集、少聚餐、分餐制等良好衛生習慣,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。下面這些疫情防控小知識,一起學起來吧!
01科學戴口罩
佩戴口罩,是預防新冠肺炎、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有效方法,既保護自己,又保護他人。應根據不同疫情風險等級和所處環境選擇適宜防護級別的口罩,如處于人員密集場所、乘坐廂式電梯和公共交通工具等時,需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。
佩戴口罩時切記:口罩蓋住口鼻和下巴,鼻夾要壓實;口罩出現臟污、變形、損壞、異味時需及時更換,每個口罩累計佩戴時間不超過8小時;在跨地區公共交通工具上,或醫院等環境使用過的口罩不建議重復使用。注意:不要上下或者內外反戴口罩,更不要戴口罩時露出口鼻。
02勤洗手
洗手是預防傳染病最簡便有效的措施之一。呼吸道傳染病除了通過飛沫傳播,也會經手接觸傳播,如果不能及時正確洗手,手上的病毒、細菌可以通過手觸摸口、眼、鼻進入人體。通過洗手可以簡單有效地切斷這一途徑,保持個人手部的清潔衛生可以有效降低患呼吸道傳染病的風險。
建議采用七步洗手法洗手(如圖),洗手頻率根據具體情況而定。以下情況應及時洗手:外出歸來,戴口罩前及摘口罩后,接觸過淚眼、鼻涕、痰液和唾液后,咳嗽打噴嚏用手遮擋后,護理患者后,準備食物前,用餐前,上廁所后,接觸公共設施或物品后(如扶手、門柄、電梯按鈕、錢幣、快遞等物品),抱孩子、喂孩子食物前,處理嬰兒糞便后,接觸動物或處理動物糞便后。
外出不方便洗手時,可選用含75%酒精、氯或過氧化氫等手消毒劑進行手部清潔,將消毒劑涂抹雙手,持續揉搓15秒。不建議以免洗的手部消毒液作為常規的手部清潔手段,只是在戶外等沒有條件用水和肥皂洗手的時候使用。
03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
公共場所人員多,流動量大,感染風險未知,且人與人之間難以保持1米距離,一旦有病毒感染者,在沒有有效防護的情況下,很容易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傳播,空氣流動性差的公共場所病毒傳播的風險更大。
04室內經常開窗通風
室內環境密閉,容易造成病菌滋生繁殖,增加人體感染疾病的風險。勤開窗通風可有效減少室內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。此外,陽光中的紫外線還有殺菌的作用。
每天早、中、晚均應開窗通風,每次通風時間不短于15分鐘。寒冷季節開窗通風要注意保暖,避免受涼。
05遵守1米線社交距離
呼吸道傳染病大多通過飛沫近距離傳播,為預防呼吸道傳染病,在排隊、付款、交談、運動、參觀時要保持1米以上安全社交距離。
06注意呼吸道禮儀
咳嗽打噴嚏時,用紙巾捂住口鼻,無紙巾時用手肘代替,注意紙巾不要亂丟。
07養成健康生活方式
加強身體鍛煉,堅持作息規律,保證睡眠充足,保持心態平衡;健康飲食,戒煙限酒;有發熱、乏力、干咳等新冠病毒感染可疑癥狀時,及時就醫。